咖啡烘培的演化使用火烘培咖啡的想法大概來自于13世紀的埃塞俄比亞。在之后的700年里,人們對咖啡的烘培方式并未作出過多改良。那時,人們大多是在家或是咖啡館里烘培,并用剛剛烘培好的咖啡豆直接制作咖啡。
直到19世中期,人們才發明了滾筒式的咖啡烘培爐。從一開始使用煤和木炭,到現在的燃氣或是電能烘培,人們不斷革新著烘培爐的設計理念。到了20世紀,人們的第一次發明了現代工業化咖啡烘培設備。起初,人們建造的烘培機體型巨大,熱傳導系統也相對初級。那時,烘培機利用快速流動的熱空氣將生豆烘熟。而如今我們使用的工業化烘培設備大多采用翻轉式,這樣受熱更加均勻??Х榷乖?40攝氏度的高溫下,烘培機內葉片不斷翻轉,經過8至20分鐘不等的時間,濃香四溢的咖啡豆便可新鮮出爐。

在烘培過程中,咖啡會經歷一系列的化學反應,它的顏色、味道和口感也隨之不斷變化。烘培,是咖啡從青澀生豆轉變為口感豐富、濃香四溢熟豆的最關鍵環節。
烘培后的咖啡豆質感焦脆,這使得研磨和萃取變得更加容易。烘培的程度決定了咖啡豆的顏色,同時也影響著咖啡的香氣、口味等??偠灾?,烘培的時間和烘培的程度決定了咖啡的最終品質。在咖啡工業中,影響烘培最終結果的各種變量之間的比例關系,我們稱之為“烘培曲線(Roasting Profile)”。
當烘培接近尾聲,一旦咖啡的顏色達到預期,你就必須立即冷卻咖啡豆。通常情況下,咖啡豆是通過風力冷卻,再用風力吹干。也許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,咖啡的冷卻過程同樣會對咖啡的口味造成很大影響。原因非常簡單,冷卻的速度越快,咖啡內部的烘培反應結束的也就越快,咖啡的香氣和口味也會因此得到提升。

你也許見過外表亮亮的、裹著油脂的咖啡豆,這是由于咖啡的烘培時間極短,且程度非常深。過短的時間和過大的火候無法將油脂包裹在咖啡豆當中,油脂在溢出后無法返回咖啡豆,便會在咖啡表層凝固,這就是我們常說的“出汗豆子(Sweating Coffee)”??Х榷褂椭囊绯鍪强Х葍确肿拥膭×疫\動和氣體的孔狀結構、油脂的粘稠度和大氣壓也會對此產生影響。
咖啡的烘培程度
不同的烘培程度能夠體現出咖啡不同的口味。為了滿足各類人群的不同需求,我們將咖啡的烘培程度分為4個等級,而每個等級都有它最適合的咖啡沖泡方式。

輕度烘培(LightRoast)
非常合適的口味優雅、口感溫和的咖啡品種,適于制作的法壓咖啡、滴濾咖啡等。
中度烘培(MediumRoast)
法國、美國、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國家最常用的烘培手法,適于制作法壓咖啡、滴濾咖啡等。
中度偏深烘培(MediumDark)
咖啡豆顏色很深,適合做意大利濃縮咖啡及其衍生品種。如今越來越多的澳洲烘培商逐漸擯棄了深度烘培,轉而使用這種烘培手法。這種烘培程度的咖啡非常適合制作以牛奶為主的咖啡。
深度烘培(Double Roast)
咖啡顏色近乎黑色,會抹去咖啡豆原有的口味,但喝起來味道濃烈,煙熏味重,苦味極濃,適于制作意大利濃縮咖啡和極濃意式咖啡(Ristretto)。
快來廣州歐米奇學習如何調制出各種不同烘焙度的咖啡味道吧,我們的課程不僅僅學習如何調制,還會令你變成一個高逼格的咖啡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