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西方人眼里,吃牛排是非常講究的,不管是幾分熟還是吃法做法,都非常的講究優雅,正確的姿勢與適當的角度非常重要,我覺得中國人也有必要了解下西餐牛排的知識,并在特殊場合中供應,以彰顯主人尊貴的身份。

教你一招牛排的種類如何區分
1、腓力牛排
取材部分:腓力牛排取自于牛的里肌肉,運動量少,且肉質最嫩,并且油花較少,因每頭牛就一小條而顯得物稀為貴。
特色風味:腓力牛排肉質鮮嫩精瘦,但也缺乏肉汁及咬勁,即口感好卻沒有嚼頭,并且烹煮過頭就顯得老澀,因此多推薦給牙口不好,消化較弱的老人家或小朋友食用。
推薦火候:三至七分熟
2、沙朗牛排
取材部分:沙朗牛排一般是指肉質鮮嫩又帶油花嫩筋的牛肉,基本上取自于牛背脊一帶最柔嫩的牛肉,具體位置不同,風味也各有千秋。比較正宗的沙朗取自后腰脊肉,但特殊的品種例如紐約客,則是取自于類似菲力的前腰脊肉。
特色風味:沙朗牛排肉質鮮嫩且香甜多汁,富有口感,受入門級牛排行家所偏好。正宗的沙朗是牛運動量極少的部位,肉質細嫩還油花滿布,嚼起來滿口肉感,相當過癮,其豪邁又具個性的風味,令人回味無窮。
推薦火候:四至六分熟

3、肋眼牛排
取材部分:肋眼,顧名思義,取自于牛肋脊部位,即牛骨邊上的肉。
特色風味:肋眼牛排或許比不上腰脊肉那樣嫩,但骨邊肉向來好吃,肋眼就有這種味道,油油嫩嫩的肉絲中夾著Q而有勁的油筋,比沙朗耐嚼,比菲力夠味,而且油花十分豐郁,是受年輕男食客好評不斷,又獲行家肯定的牛排。
推薦火候:四至六分熟
4、牛小排
取材部分:牛小排取自于牛的胸腔左右兩側,含肋骨部分。
特色風味:牛小排帶骨帶筋肉質肥腴鮮美,多汁且耐嚼,有大理石紋,特別是采用牛的第六、七根肋骨烹制成的臺塑牛小排,嫩而不澀,肉量豐郁的全熟肉質,即使是怕生的食客也可怡然享用,更創造出牛小排的另類魅力。
推薦火候:全熟

5、丁骨牛排
取材部分:是牛背上的脊骨肉,
特色風味:丁骨或紅屋牛排,大塊肉排中間夾著 T 字形的大骨,一邊是菲力,一邊是紐約客,肉質一細嫩一粗獷,或油腴或爽俐,點一個統統吃得到。
推薦火候:五至八分熟
除了上述的品種,餐桌上常見的還有像牛肩胛部位的板腱肉、上肩胛肋眼心、牛肚部位的腹脅肉、上后腿肉等,這些部位雖然肉質纖維較粗,無法媲美以上品種。
牛排的火候,聽到三分熟,就聯想到血淋淋的肉排,那么說明你對牛排的認識還存在誤區。
正宗的三分熟牛排,是看不到血汁的,看得到的只有一樣漂亮的焦棕褐色,表面浮滲著香甜的肉汁,嫩汪汪地絕對很誘人。下刀切開后,看到的也不會是膽顫心驚的鮮紅色,而是火腿腸般的暗紅色,品嘗起來,入口只需輕輕嚼動便溫潤即化,留下滿口的鮮甜馀香,這樣才是三分熟。想了解更多西餐做法和知識,請關注廣州歐米奇哦!